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通車試運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祝賀,并向參與規劃建設的全體同志致以誠摯問候。 
 
   在該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多家單位作出了積極貢獻。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后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采用東隧西橋方案,是集結“隧、島、橋、水下互通”的世界級高難度工程。 
 
   項目通車后,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從過去的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 
 
   “智造”全球之最的橋+隧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沉管段長約5公里),采用國內首次應用、國際首次大規模應用的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形式,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32個管節中除尺寸為46×10.6×165米的標準管節外,還包括5個總長為615米的變寬管節,其斷面寬度從46米逐漸變寬至最寬的55米,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鋼殼制造項目由廣船國際與黃埔文沖承接。 
 
   2018年2月簽署合同。 
 
   2018年4月開工建造。 
 
   2022年12月完成制造。 

  橋梁工程長約17公里,包括超大跨徑海中懸索橋深中大橋,斜拉索中山大橋及非通航孔引橋等。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橋為雙塔三跨懸索橋,創造離岸海中懸索橋跨徑最大世界紀錄,通航凈空高度為76.5米,是世界通航凈空高度最高的大橋。 
 
   G03標段包括深中大橋一半(含中跨跨中段)及東泄洪區非通航孔橋鋼箱梁制造,是橋梁工程鋼箱梁制造項目3個標段中噸位最大的標段,由武昌造船承接。 
 
   2019年10月簽署合同。 
 
   2020年6月開工建設。 
 
   2023年4月深中大橋合龍。 

  十一所+廣船國際、黃埔文沖開展了鋼殼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和實施應用,打造大型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 
 
   七一六所+武昌造船深入研究橋梁板單元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建立了融合智能化制造技術、高效焊接技術、先進檢測技術的新一代鋼橋面板制造技術體系。 
 
   高端工程船舶+核心設備 

整個深中通道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動用了多艘重量級工程船舶,由黃埔文沖、廣船國際、七〇八所、上船院、華南船機等單位參與設計、建造或改造;武漢船機、七二五所還承攬了深中通道部分關鍵配套項目。

 
 
 | 記   者:王   進/鄺展婷 
 | 圖   片: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各成員單位 
 | 責   編:鄺展婷 
 | 校   對:高紅梅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老西門街道中華路889號 郵政編碼:200011
電話:86-21-3311-6666 傳真:86-21-33116699 E-mail:cssc@cssc.net.cn
中小企業房租減免申訴電話:021-33116289民企清欠、中小企業清欠、“小金庫”申訴電話:021-33116240
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申訴電話:021-33116256信訪電話:021-33116092
